2017-2022年中國內存條行業(yè)供需市場調研分析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內存條行業(yè)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內存條行業(yè)的國內外發(fā)展概況、行業(yè)的發(fā)展環(huán)境、市場分析(市場規(guī)模、市場結構、市場特點等)、生產分析(生產總量、供需平衡等)、競爭分析(行業(yè)集中度、競爭格局...
大家知道,電腦是由眾多硬件組成,而每個部件都會有替代品。比如顯卡漲價了,我們買一款二手顯卡就可以,實在太貴,我們還可以使用CPU的核顯;固態(tài)硬盤漲價了,大家可以先使用機械硬盤,等到降價了再買;CPU就更不用說了,購買老型號或者超頻都能再戰(zhàn)幾年。
唯獨內存沒有替代品,無論是DDR3還是DDR4,沒有內存就開不了機。內存小電腦也會特別的卡,這就導致很多朋友干脆放棄了裝機,這對DIY行業(yè)的傷害是非常巨大的。
內存漲價原因
我們知道,內存每一次漲價都是有原因的,基本都是“天災”,當然這種“天災”背后的真相我們不得而知。之前內存漲價是因為工廠發(fā)生了水災,后來又是火災,最近美光又曝出工廠出現故障,總之,各種各樣的窘境導致了內存漲價。但這一次內存漲價持續(xù)了一年之久,就不是簡單的“天災”問題了。
目前內存價格上漲與服務器市場和智能手機市場的火熱有著分不開的關系。2017年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的概念非?;馃幔?這些產品都需要內存,所以內存行業(yè)的平衡被打破,漲價成為必然。此外,挖礦行業(yè)的火爆也對內存漲價有一定推動作用,雖然礦機對內存要求不高,但是整體市場體量龐大。
三星、美光、SK Hynix三大廠商因此轉而面向服務器客戶和大量礦機客戶,使得DIY市場DRAM顆粒嚴重不足。雖然現在各大廠商都計劃建廠增產,但遠水解不了近渴,這種局面造成2017全年DRAM內存都面臨缺貨窘境。所以內存價格仍會居高不下。還有一點對內存市場不利的是,2017年制作內存的PCB板和組裝成本都在上漲,造成內存整體成本價格不斷上漲,因此造成其零售價的漲幅變大。
2018年內存會降價嗎?
給大家吃一個定心丸,內存今年一定會降價,但不是現在,時間預計下半年或年底。首先談談內存條的行情,從供需兩方面分析。
在供應方面:內存最貴的部分就是DRAM,而全球DDR4 DRAM廠商只有三家,三星、美光、海力士,下面來看一下三家閃存廠商的情況。目前三星位于韓國平澤市的全球最大閃存工廠已經正式開工, 閃存產量正在穩(wěn)定提升中。并且三星在中國西安也投資升級閃存工廠,但三年才會投產。
美光方面, 美光正在加強對臺灣工廠的投資,預計每年20億美元,工藝制程將從25nm提升至1xnm,所以生產效率將提升不少。海力士則也在中國開啟了全新的投資計劃,在中國無錫,海力士打造的超級閃存工廠u通產能提升了2倍,將為全球內存提供15%的產能!
在需求方面:智能手機由于市場未達到預期(2017年12月國內手機銷量4261萬部,同比下滑32.5%,1-12月總銷量4.91億部,同比下滑了12.3%。),所以整體智能手機內存并未繼續(xù)擴大。近期雖然新機不斷,但可以看到中高端手機仍然4GB和6GB內存居多,8GB內存鳳毛麟角。所以內存再以智能手機為由漲價似乎站不住腳了。
綜上所述,內存降價是板上釘釘了。
細分市場研究 可行性研究 商業(yè)計劃書 專項市場調研 兼并重組研究 IPO上市咨詢 產業(yè)園區(qū)規(guī)劃 十三五規(guī)劃
中研網 發(fā)現資訊的價值
研究院 掌握產業(yè)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yè)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yè)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yè)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yè)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尋求合作
內存條是電腦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我們通常所說電腦內存(RAM)的大小,即是指內存條的總容量。以后的電腦主板上沒有C...
4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fā)布的工業(yè)企業(yè)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1月份至3月份,全國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利潤同比增長11.6%。國1...
索尼今天發(fā)布2017年財報。2017財年,索尼集團實現銷售收入85,440億日元,比上一財年增加9,407億日元。營業(yè)利潤同比增4...
北京時間4月27日消息,英特爾公司今天發(fā)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18財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
4月27日消息,高通與手機廠商間的專利費糾紛可能很快得到解決,或者說至少它在向著這一方向努力。當地時間星期三,高C...
馬云對國產芯片的支持和貢獻匯總一覽 2017年底,阿里巴巴集團布局核心CPU領域,并透過自主研發(fā)、投資入股國內CPU業(y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