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過后,"一條草魚"刷了屏。事出2017年高考浙江省語文卷,其中有一道現代文閱讀題,講的是一碗草魚湯的美味。因為題目之難,有人戲稱,枉費在朋友圈轉發(fā)了那么多條"好運錦鯉",沒想到敗給了一條草魚。更火上澆油的,是文章原作者鞏高峰現身,稱"標準答案沒出來,我怎么知道我想表達什么"。
閱讀理解題,原作者竟然"理解不了"?這種極富視覺沖擊力和諷刺意味的事件,幾乎每年都會成為熱炒話題。作家周國平日前甚至出書,題目就是《試卷中的周國平》,表達了對閱讀題出題方式的不滿。鞏高峰之所以一夜變"網紅",正是因為這種"反諷"。有人認為,這是高考命題不合理的典型例證:作者本人都不知道"想表達什么",考生怎么會知道?這樣的考題,能檢測出真實的語文水平嗎?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不妨厘清兩個概念,"寫作"和"命題"。很多時候,"寫作"是一種渾然天成的狀態(tài),作家縱然會"設計",但往往受筆下人物、事件牽引,水到渠成,如果邊寫邊想"這段用兩種修辭""下段用一組疊詞",恐怕難入佳境;"命題"恰恰相反,對命題者來說,如何用一篇文本,最大程度地考查學生語文素養(yǎng),是其終極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有分析、解讀、升華等"化驗其成分"的過程,再正常不過。
矛盾就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畫美人者"和"解剖美人者",心境畢竟不同,要求前者干后者的活兒,不可能沒有別扭感和沖突感,更可能"當時就這么寫的,沒細想為什么"。其實說到底,很多作家寫作時,憑借扎實功底和深厚積淀,很多時候"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但對考生而言,必須說出個一二三來。原作者不會閱讀題,看似矛盾,實不矛盾,因為兩者目的不同,結果自然可能會有出入。正如鞏高峰表示:"小說我寫完了,跟我就沒關系了,誰愛怎么解讀都是可以的,老師拿去出題當然也是可以的。"
分解剖析名篇佳作,進行閱讀理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式。學語文如同學體操、武術,一開始要進行動作分解,經過反復練習才會變成本能;也如學書法、音樂,都要經過臨摹、背誦、模仿的階段,等到了一定水平,自然會厚積薄發(fā)。正如中小學生寫作文時,允許想象、虛構某些場景、情節(jié),抒寫積極正面的思想感情,這不必解讀為"撒謊作文",對閱讀理解題"答案"的把握也是如此。古往今來許多大師、大家,誰一開始不是從學習別人起步的呢?作為一名中學生,被老師用閱讀理解題的方式"扶一程",很有必要。等到掌握了各種技巧,具備了一定素養(yǎng),自然不必尋尋覓覓"作者想表達什么",而能自成一家之言。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不妨對"原作者做不對閱讀題"現象多點理解和寬容。閱讀理解命題最難的一點,是文章向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考題就是要提煉出共識部分,讓"一千個考生心中只有一個或幾個哈姆雷特",否則就要扣分,爭議的焦點就在于此。難道問題就無解了嗎?不盡然。
語文教學中,閱讀理解不可或缺,考試也必不可少,但要想達到真實檢測考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題目不妨靈活一點,少點"標準答案",允許"言之不同",只要說得在理,就能得分。這樣,無論是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是發(fā)散思維能力,抑或是增強考試的科學性、準確性,有百利而無一害。
當前,高考改革正在穩(wěn)步推進,但"宏觀層面"居多,對"微觀層面"的改革尚需發(fā)力,閱讀理解考試改革不妨先行一步。
個性和解放是新時代中國人的重要追求之一,但中華文化讓我們彼此還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價值觀的自由和多樣化讓我們盡展自我風采,但人與家庭、與國家不可分割,很多主流價值和觀念我們應當共同保持和追崇。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yè)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yè)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yè)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yè)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相關閱讀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fā)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lián)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yè)研究院
近年來,中國文具辦公用品行業(yè)的發(fā)展尤為迅速,產品更新
中國鐵道用鋼材行業(yè)發(fā)展?jié)摿Ψ治黾巴顿Y戰(zhàn)略規(guī)劃分析
鐵道用鋼材行業(yè)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yè)發(fā)展的戰(zhàn)略
隨著國內經濟的發(fā)展,玻璃深加工市場發(fā)展面臨巨大機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