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屁股av在线播放_国语自产精品视频_嘿咻在线视频精品免费_日韩大片观看网址

香港回歸20年 港交所上市公司市值增長7.9倍

2017年6月30日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ZhangHongYuan      繁體
分享到:
近年來,A股市場與港股市場的交流明顯增多。

  2017年7月1日,香港回歸20周年。在這20年間,香港股市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也繼續(xù)成為全球首選上市地之一。


香港回歸,香港回歸20年

  統(tǒng)計數據顯示,過去20年,港交所上市公司市值增長了7.9倍,達到將近29萬億港元,而在過去八年中,港交所有5年高居全球IPO集資額榜首。

  過去20年來,另一個亮點無疑是香港與內地市場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在香港上市的中資股數量和占比都大幅提升,可以說這些南下的中資企業(yè)為香港資本市場帶來了活力,與此同時香港資本市場也幫助這些中資企業(yè)更好地成長。此外,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一系列資本市場互聯(lián)互通機制,都在拉近內地與香港的距離,擁有兩地上市平臺的公司也越來越多。

  中資股已成中流砥柱

  在過去20年,港股格局發(fā)生了三大轉變。首先是上市公司來源,其次是投資者構成,第三則是市場規(guī)??焖贁U張。

  港交所統(tǒng)計數據顯示,中資股在港股中的占比越來越高。截至今年5月31日,H股市值達到5.94萬億港元,占港股市值的比重為21.07%;紅籌股市值達到5.3萬億港元,占港股市值的比重為19.1%;二者合計總市值為11.34萬億港元,占全部港股市值的比重為40.17%。

  而在1997年的港股市場,H股市值僅為486.2億港元,紅籌股市值為4729億港元,分別占港股總市值的比重為1.52%和14.77%;二者總市值為5215億港元,占全部港股市值的比重為16.29%,這一比例恰好為1996年的2倍,可以看出香港回歸對于投資者以及中資企業(yè)信心都具有極大的提振。

  如果將1997年中資股市值與2017年對比,在不考慮匯率因素的情況下,后者為前者的將近22倍。

  從1997年以后,中資企業(yè)在港股中的數量和市值占比進入了快速上漲通道。1999年,H股和紅籌股市值占港股比例超過20%;2005年超過30%;2006年超過40%;2007年甚至超過50%;2008年達到最高值54.57%;隨后雖然略有回落,但一直位于40%的高水平以上。

  據業(yè)內人士介紹,實際上這還是僅以港交所官方數據為口徑,并不包括其它業(yè)內機構算入的中資民營股(即注冊地在香港,多數業(yè)務開展在內地的中小型民營企業(yè)),如果將其也計入統(tǒng)計,更加廣泛意義上的中資股市值占港股比例已經超過60%。

  此外,對于港股自身而言,在1996年末,香港股市的上市公司僅為583家,年末市值僅為3.48萬億港元,全年交易額僅1.41萬億港元,約相當于A股2015年牛市峰值時的一天成交額。但在2016年末,港股上市公司為1973家,年末市值高達24.76萬億港元。

  “雙贏”局面穩(wěn)固

  市場人士表示,實際上經過多年的融合和發(fā)展,中資企業(yè)和香港市場之間也形成雙贏的局面。南下的中資企業(yè)為香港資本市場帶來了活力,香港資本市場也通過幫助這些中資企業(yè)融資,能夠更加快速地發(fā)展。

  回顧歷史,1993年,青島啤酒成為首家赴港上市內地企業(yè),隨后上海石化、儀征化纖等一批公司也相繼登陸香港市場,但整體數量仍非常少。

  1997年10月,中國移動登陸香港市場,成為香港回歸后的首單重磅IPO,募集金額高達323.63億港元。此后,華電國際、首都機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一批國企相繼完成在港上市。2000年6月赴港上市的中國聯(lián)通,募資金額達到436億港元。

  而進入2001年以后,內地民企赴港上市的步伐開始加快,也使得中資企業(yè)不再僅僅局限于國企。當年12月,浙江玻璃成功在港發(fā)行H股1.7億股,募集資金6億元人民幣,內地民營企業(yè)就此躋身H股行列。此后,隨著一些政策放寬,更多小企業(yè)和新興行業(yè)也加快了赴港上市的步伐。

  目前港股中最為閃耀的明星股之一騰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騰訊沒有在內地A股上市,但已經成長為行業(yè)領先的互聯(lián)網公司,其在香港上市以來股價上漲超過400倍,目前該公司的多項財務指標依然保持高速增長,股價也在持續(xù)刷新高位。

  兩地互聯(lián)互通日益緊密

  分析人士指出,2014年以來,包括滬港通、深港通開通,險資、公募基金加速南下等一系列事件,更是使得內地資金加速流入港股,為其帶來充裕的流動性支持。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4年滬港通開通前后許多指標出現(xiàn)變化。從非香港本地投資者交易占比來看,20年前,英國投資者交易占比最高,為32%,美國為30%,日本為8%,中國內地為0.6%。2014年滬港通開通前,非香港本地投資者交易占比大體為英美兩國略有下降,變化不大,二者分別為28%和26%,中國內地投資者交易占比已提高至13%,新加坡為10%,而日本則降為1%。滬港通開通后,2015年在港股總交易額中,中國內地投資者交易占比陡增至22%,而其他國家變化不大。

  從投資者結構來看,20年前,港股個人投資者交易占比為36%,2004年為37%,2005年至2009年則維持在30%左右,2010年至2011年降至26%和27%,2012年降至21%,為歷年來最低比例。但自2014年滬港通開通后,港股散戶交易占比出現(xiàn)反彈之勢,2014年為25%,2015年為27%。目前,機構投資者交易占比仍維持在70%以上。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經濟在過去20年持續(xù)保持中高速增長,各個行業(yè)和企業(yè)的競爭力也明顯上升,從而使內地A股市場和港股市場能夠不斷壯大。

  業(yè)內分析師指出,滬港通、深港通的推出,給兩地投資者提供互聯(lián)互通橋梁的同時,也增加了兩地上市公司的雙向流動,一批已經在香港上市的行業(yè)龍頭,選擇私有化、分拆等方式,積極謀劃登陸A股市場。

  • 中研網
    發(fā)現(xiàn)資訊的價值
  • 中研研究院
    掌握產業(yè)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yè)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yè)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yè)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yè)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fā)現(xiàn)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lián)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行業(yè)研究院

更多>>

中國餐飲配送服務行業(yè)發(fā)展?jié)摿Ψ治黾巴顿Y戰(zhàn)略規(guī)劃分析

餐飲配送服務行業(yè)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餐飲配送服務行業(yè)的

中國粘膠纖維行業(yè)競爭格局分析與投資風險預測

由于城市化進程加快,土地資源的稀缺、糧棉爭地的矛盾,

中國招商引資模式行業(yè)全景調研與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

20世紀80年代初,在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時期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