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屁股av在线播放_国语自产精品视频_嘿咻在线视频精品免费_日韩大片观看网址

后補貼時代 新能源汽車未來將何去何從?

2017年1月31日     來源:Xtecher      編輯:FuMingQing      繁體
分享到:
2017年1月1日,財政部、科技部、工業(yè)部和信息化部、發(fā)展改革委宣布決定,自2017年元旦起,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政策。具體政策措施包括:補貼標準按電池電量分檔累退,分別設置中央和地方補貼上限,其中地方財政補貼不得超過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額的50%。除燃料

新能源汽車正處在一場拔河之中,一頭是補貼消減、紅利退潮、環(huán)保爭議、技術不成熟等諸多制約因素,一頭是電池電路技術的不斷成熟、新材料的進一步探索應用、安全與智能技術的迭代升級——整個行業(yè)需要盡快真正從概念回落塵土,在這場較量之中抵達明天。

后補貼時代 新能源汽車未來將何去何從?

2017年1月1日,財政部、科技部、工業(yè)部和信息化部、發(fā)展改革委宣布決定,自2017年元旦起,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政策。具體政策措施包括:補貼標準按電池電量分檔累退,分別設置中央和地方補貼上限,其中地方財政補貼不得超過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額的50%。除燃料電池汽車外,各類車型2019-2020年中央及地方補貼標準和上限,在現(xiàn)行標準基礎上退坡20%。

眼下問題來了:如果沒了政策紅利,你還會買新能源汽車嗎?

如果你在深圳使用滴滴打車,幾乎有一半的概率,你會叫到一輛比亞迪的電動汽車。

隨著技術的成熟、市場的教育、政策的紅利,以比亞迪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正在迅速攻占一線城市的大街小巷,而幾乎所有最新入局的造車企業(yè),包括車和家、蔚來、樂視、奇點、小鵬等企業(yè),都在紛紛入局新能源汽車。它們通過電池包設計、整裝車設計、新材料探索等,直接向現(xiàn)有的能源方式表達了不滿,并發(fā)起了挑戰(zhàn)。

新能源汽車數(shù)字增長的神話背后,誰是那雙推動的手?傳統(tǒng)燃油汽車已走過一百三十年,是不是真要讓出賽道?隨著政策紅利的消退,“后補貼”時代,未來該何去何從?

推手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2017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直接坦言:“中國新能源汽車能發(fā)展到今天,政策的推動居功至偉?!?/p>

2014年底,新能源汽車被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層面,直接帶動了整個行業(yè)的迅猛發(fā)展。受益于政策紅利,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突破33萬輛,占汽車總銷量比例超過1%。中汽中心數(shù)據(jù)顯示: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51.7萬輛,占全球銷量的67%。

據(jù)中證網援引WIND數(shù)據(jù)顯示,僅2016年上半年,汽車行業(yè)中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9542.99億元,同比增長13.2%%;實現(xiàn)核心利潤323.59億元,同比增長21.9%。

這些巨額的增長的背后,是我們無法忽視的政策的大力驅動:居民購買新能源車輛繳納的購置稅減半;政府對研發(fā)新能源的企業(yè)進行經濟補貼;政府給予新能源汽車免搖號、不限行等巨大的政策利好。

2016年11月14日,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lián)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第一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上展示了限購區(qū)和非限購區(qū)的新能量汽車銷量差別。數(shù)據(jù)顯示,2015年純電動汽車在限購區(qū)的銷量占全國銷量的58%,2016年更是上升到60%。

以上數(shù)據(jù)表明: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fā)展極度依賴于政策的扶持,并不是一個由市場主導的結果。

紅利潮退

去年,財政部直接曝光了5家騙補的新能源車企,還有一張涉及72家新能源車企的網傳 “騙補名單”,所涉及騙補總金額超過20億美元。

在引起一片震驚的同時,政府和行業(yè)也意識到:新能源汽車行業(yè)必須要從“政府驅動”轉為“技術驅動”,才能避免走向“泡沫化繁榮”。

政府果然有所行動了。

2017年1月1日,財政部、科技部、工業(yè)部和信息化部、發(fā)展改革委宣布決定,自2017年元旦起,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政策。

具體政策措施包括:補貼標準按電池電量分檔累退,分別設置中央和地方補貼上限,其中地方財政補貼不得超過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額的50%。除燃料電池汽車外,各類車型2019—2020年中央及地方補貼標準和上限,在現(xiàn)行標準基礎上退坡20%。

顯然,這將對市場玩家產生影響——補貼力度的下降,勢必引起新能源汽車價格的上升,動搖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導致銷售額的下降。

對此,奇點汽車CEO沈海寅對Xtecher說:“首先,我認為政策紅利的消退對初創(chuàng)公司來說,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程。政策紅利的消退,就像大浪淘沙,一方面留下真正有實力的企業(yè),另一方面推動企業(yè)技術不斷提升。其次,政策補助只是一時利好,最終還是要靠實力說話。我們進入電動汽車市場,不是看重政策補貼,而是希望生產出好的電動汽車好的智能電動車汽車,讓用戶有好的出行體驗?!?/p>

紅利退潮、補貼削減,必將迎來陣痛,這時,更需要新能源汽車以其自身的性能吸引用戶、留住用戶。

那么,究竟什么樣的用戶正在購買新能源汽車?

買家們

程啟鵬,是深圳一間文化公司的CEO。

他拿到駕照已近2年時間,一家三口花了一年時間都在分別排隊搖號,但還是沒搖上。

他非常著急,因為從住處到公司如果采取公共交通,路上需要超過一個半小時。如果自己駕駛,時間則可以壓縮至40分鐘。但是在深圳搖號非常困難,所以當他得知電動汽車能夠直接上牌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特斯拉的P85D型號,盡管售價高達128萬人民幣。

程啟鵬一年的駕駛里程大約3萬公里,開支不到2000塊人民幣。他對Xtecher說:“在習慣了駕駛特斯拉以后,覺得其他車都非常笨拙。”

他的活動范圍大多是深圳南山區(qū),并不覺得充電困難,相反,他認為非常方便,每周只要充電一次,就能夠滿足所有活動需求。

和其他豪車相比,程啟鵬覺得特斯拉顯得有些“寒磣”,因為特斯拉的內飾不如同等檔次的寶馬高級,但他依舊覺得無所謂。

談及選擇特斯拉是不是因為環(huán)保,程啟鵬坦言:“只是好上牌”。

劉師傅,兼職滴滴司機,所開的車輛是比亞迪的秦系列。

有熟人在比亞迪做銷售,給他2000人民幣折扣,他心動,前往試駕,覺得車輛整體還不錯價錢也相宜,于是就買了。他今年3月才購入新車,累計行程兩萬公里,其中只有8000公里是純電力驅動,“如果在市內開,充一次電最多只能行駛80公里?!?/p>

為了給車輛找到充電設施,劉師傅兜了很久,才到了一個“秘密基地”。通常充滿電需要支付11塊電費和8塊保管費用。他對Xtecher說:“如果你家里充電不方便,那還是別買電動車了?!?/p>

絕大多數(shù)的電動車車主是因為“不用搖號”而選擇了電動車,也有些人寧愿選擇等待漫長的搖號,也不愿意選擇電動汽車。王妍就是其中一位。

她的駕齡超過5年,搖號時間將近3年。盡管她知道,電動車可以馬上上牌,但她還是選擇漫長的搖號生涯,理由源于她一次試駕比亞迪唐系列汽車的經歷。試駕的時候,她覺得電流的聲音非常大,整體駕駛感受也不好,她對Xtecher說:“操控感和駕駛感都不好,讓我覺得自己在開一輛大型玩具車——不符合老司機的口味?!?/p>

北汽電動汽車總工程師陳平對Xtecher說:“目前電動汽車相比起傳統(tǒng)的燃油汽車,在照顧司機駕駛感受上還是有所欠缺的。比如本來續(xù)航能力是300公里的汽車,因為開空調,導致電量只能支撐一百公里的里程。”

為了爭取消費者的信心,陳平說:“線下要多舉行試駕活動,讓消費者熟悉電動車,才能讓電動車走進市場?!?/p>

壁壘

目前,電動汽車推廣主要面臨四大技術問題:

第一, 續(xù)航里程短,無法滿足用戶一次充電實現(xiàn)遠程駕駛的需求。

很多純電動汽車表示可以一次充電跑300公里,但其所宣稱的300公里及以上續(xù)航里程是在規(guī)定的標準、規(guī)定工況、規(guī)定時間條件下產生的實驗數(shù)據(jù),并不完全符合實際線路的運行狀況。

第二, 車輛充電時間較長。

一方面,目前純電動汽車所使用的普遍為磷酸鐵鋰電池,充電時間約為4到6個小時,等待時間較長;另一方面,充電樁的分布網絡并不完善,只有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分布較為密集,二三線城市的充電樁分布普遍不完善。

第三,動力電池壽命短,直接影響整車使用壽命。

現(xiàn)在普遍使用的磷酸鐵鋰,充放電次數(shù)大概是兩千到三千次左右。而且在高溫——55攝氏度或以上的環(huán)境下,電池的充電次數(shù)只能達到300到500次。

第四,動力電池安全性尚存在著部分問題,用戶對其安全性的疑慮未完全打消。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各路玩家紛紛使出了招數(shù)。

攻克

車和家創(chuàng)始人、CEO李想認為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有兩種:一是通過車身輕量化、改良電池整合方式等途徑加以解決;另一種方法,即嚴格區(qū)分純電動汽車及增程式電動車的適用場景。

為此,車和家的重點規(guī)劃產品SEV將于2017年上市。

SEV是一款體形小巧的純電動車型,車身長度約為2.5米,整車重量450公斤,其續(xù)航里程可達100公里,能滿足日常的通勤需求。更重要的是,SEV對充電樁乃至固定車位并無要求——用戶可對兩組10公斤重的電池組進行拆卸,帶到家中充電。

針對更高的續(xù)航需求,車和家推出增程式車型SUV(2019年上市)以解決用戶需求。SUV在純電模式下可行駛150公里,啟用增程發(fā)動機后續(xù)航里程將被延長到1000公里,同時也具備不依賴充電樁的特性。

在研究如何提升電動車電池續(xù)航能力的問題上,奇點汽車則是通過建立動力研究院,自主研發(fā)三電系統(tǒng)等路徑解決續(xù)航短的問題。

奇點汽車向Xtecher介紹,他們“將與日本超跑公司GLM在三電系統(tǒng)方面進行合作。未來,奇點汽車計劃做一個更加柔性化的三電底盤平臺,三電系統(tǒng)和底盤平臺皆能滿足大小車型的使用。”

除了電池電路上探索,奇點汽車亦在新材料上進行探索,比如汽車通過導入復合材料,碳纖維、鋁合金等新材料,以期減輕車身重量使得續(xù)航里程更加長。

探索解決電動車續(xù)航問題的玩家眾多,最為高調的則是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

不僅她個人入局,更高調聯(lián)手王健林、劉強東入股珠海銀隆,也是看重銀隆所掌握核心的電池技術——“實現(xiàn)6分鐘快速充電、耐寬溫、30年循環(huán)使用壽命、不起火不爆炸等優(yōu)良特性?!?/p>

新能源汽車的玩家和傳統(tǒng)汽車最大的不同在于:一大批互聯(lián)網玩家正在入局。

其中,包括車和家、小鵬汽車、法拉第未來等等互聯(lián)網企業(yè)。

2017年1月4日,電動車創(chuàng)業(yè)公司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的第一款電動車“FF 91”更是在CES上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發(fā)布會。

據(jù)悉,“FF 91”有許多亮點:全球最快的0-60英里/時加速度、全球續(xù)航最長的純電動汽車、結合人工智能的自動駕駛,可以刷臉啟動和泊車、創(chuàng)新的VPA底盤架構、強大的藍牙功能,可連接汽車周圍的所有物聯(lián)網設備、“零重力”座椅設計,乘坐更加舒適。

“FF91”是否能夠量產?外界仍抱著懷疑的心態(tài),但“互聯(lián)網造車”是大勢所趨,已是不爭的議題。

奇點汽車CEO沈海寅對Xtecher說:“汽車領域處在非常關鍵轉型點。傳統(tǒng)車向電動車轉變、非智能向智能汽車轉變;電動化提供一個載體讓汽車越來越智能,特斯拉的出現(xiàn)讓這種趨勢變得更加明晰,這樣情況下,互聯(lián)網經驗可以讓互聯(lián)網汽車在智能化做得越來越好?!?/p>

爭議

新能源汽車自誕生之日開始,最大的光環(huán)就是其“零排放”的亮點。然而,外界質疑最多的也是其環(huán)保效益。

以全球第一輛使用鋰離子電池,也是第一輛充電能夠行駛超過200英里的電動汽車Tesla Model S為例,其汽車官網介紹,特斯拉純電動汽車降低了全球交通,對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並真正實現(xiàn)了零排放。

令人尷尬的是,新加坡陸路交通局(LTA)發(fā)現(xiàn),如果將電力消耗換算成排碳量,特斯拉的ModelS車型每公里排碳量達222克——因此特斯拉的ModelS并非環(huán)境友好型車輛。

今年3月,一位新加坡Model S車主就因排放超標,被罰款10800美元?!读α吭亍罚═he Elements of Power)作者David Abraham認為:我們只是改變污染的方式,在此過程中,我們希望它不會對環(huán)境帶來影響,但只是一廂情愿罷了。

投資機構Devonshire Research Grop也在挖掘數(shù)據(jù)后表示,特斯拉的環(huán)保效益可能只是炒作。環(huán)境研究公司Resources for the Future的經濟學家Virginia McConnell認為,“如果燃煤電廠生產了(驅動電動車的)電力,那么純電力汽車并不比傳統(tǒng)車輛制造的溫室氣體少。”

此外,電動汽車的重量遠輕于傳統(tǒng)汽車,這也意味著電動汽車需要更高性能的金屬材料及稀有金屬來制造,而獲得這些金屬往往對環(huán)境的破壞更大。以稀土為例,稀土礦中的泥土需經過多次的酸液處理才能提煉出其中的0.2%的稀土,但剩余99.8%的被污染土壤往往直接傾倒,這類型對環(huán)境的破壞常常難以逆轉。

因此,是否環(huán)保,也成了外界對新能源汽車爭議的地方。

新能源汽車正處在一場拔河之中,一頭是補貼消減、紅利退潮、環(huán)保爭議、技術不成熟等諸多制約因素,一頭是電池電路技術的不斷成熟、新材料的進一步探索應用、安全與智能技術的迭代升級,整個行業(yè)需要盡快真正從概念回落塵土,在這場較量之中抵達明天。

  • 中研網
    發(fā)現(xiàn)資訊的價值
  • 中研研究院
    掌握產業(yè)最新情報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yè)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yè)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yè)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yè)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fā)現(xiàn)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lián)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行業(yè)研究院

更多>>

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yè)市場運營分析與發(fā)展趨勢預測

傳感器作為萬物互聯(lián)的基礎,在工業(yè)制造、智能汽車 、通

中國制藥生產行業(yè)市場競爭格局分析與投資風險預測

制藥工程是一個化學、生物學、藥學(中藥學)和工程學交

中國學前教育行業(yè)全景調研與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

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