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視力色:
借鑒新加坡經驗和中國電價改革情況分析
-
http://mamogu.com 發(fā)稿日期:2010-5-12
- 【搜索關鍵詞】:電力 研究報告 投資策略 分析預測 市場調研 發(fā)展前景 決策咨詢 競爭趨勢
- 中研網訊:
-
2010-2015年中國醫(yī)療廢物行業(yè)研究與投資分析報告 【出版日期】 2010年5月 【報告頁碼】 350頁 【圖表數量】 150個2010-2015年中國電力設備安裝服務市場深度調查與 【出版日期】 2010年5月 【報告頁碼】 350頁 【圖表數量】 150個2010-2015年中國建筑垃圾處理產業(yè)運行態(tài)勢及投資 【出版日期】 2010年4月 【報告頁碼】 350頁 【圖表數量】 150個 【印2010-2015年中國鉭行業(yè)投資分析及深度研究咨詢報 中國鉭鈮工業(yè)從20世紀5O年代中期的基礎研究起步,20世紀60年代逐步開始采選、冶煉、加工以最近,關于電價形成機制改革的兩則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
一則是本月6日,內蒙古電力多邊交易市場在呼和浩特市正式運行,發(fā)電企業(yè)和用電大戶直接交易,這被認為是中國電(600795)價形成機制改革的破題之舉。
第二是自4月份以來,受西南大旱、關停小煤礦等因素影響,煤價開始新一輪的上漲,伴隨而來的則是火電企業(yè)的盈利能力出現下滑,有可能重現2008年一季度火電企業(yè)"集體虧損"的窘境。分析師預計,2008年被擱置的"煤電聯動"極有可能在二季度重啟。
火電企業(yè)處于產業(yè)鏈的夾縫中,左右為難。一方面,上游煤炭企業(yè)堅持按照市場價格向其供應煤炭,另一方面,上網電價卻受到政府的嚴格管制,"市場煤、計劃電"的模式,使電力企業(yè)的盈利能力很大程度上不是取決于自己的經營效率,而是由外部因素決定,如煤價下跌、上網電價上調等。
國外的發(fā)電企業(yè)是否也有這種"煩心事"?近日,記者在新加坡參觀考察了大士能源公司,并了解了新加坡電價形成機制。新加坡的電價機制在國際上非常成功,這對中國電價改革非常具有參考意義。
大士能源是新加坡三大電力企業(yè)之一,2008年3月24日,來自中國的華能集團出資210億元人民幣,從新加坡淡馬錫手中收購了大士能源100%的股權,使其成為華能集團的旗下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大士能源累計發(fā)電量市場占有率為24.5%。
大士能源位于新加坡的西南角,總裝機容量為267萬千瓦,其中包括2臺60萬千瓦燃油機組,4臺36.7萬千瓦燃氣聯合循環(huán)機組。據大士能源負責發(fā)電業(yè)務的高級副總裁劉大偉介紹,該公司的電力銷售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固定合約,即向新加坡島內的居民銷售電力,約占總產量的55%,這部分電價是鎖定的,每3個月調整一次。固定合約的電價是由政府部門牽頭,根據國際天然氣價格的波動情況,并在保證電力公司一定的利潤率基礎上確定的。
另一部分是零售合約,是指向工廠、商場等供應的電力,這部分電的價格是競價上網。所謂競價上網,是指新加坡的三家電力公司將所發(fā)電力集中在新加坡電力交易所掛牌,每半個小時報一次價,電價與市場供需保持一個正相關的關系。在調度大廳,記者在一臺電腦上看到了實時變化的電價走勢,報價對各家公司來說都是高度機密,在采訪中劉大偉一再說,希望記者對所見到的數字保密。
此外,大士能源發(fā)電原料是天然氣和燃油,并且全部以外幣(非新加坡幣,主要是美元)結算,為保持經營穩(wěn)定,借助新加坡完善的商品期貨市場,大士能源通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進行風險對沖,實現對燃料成本的套期保值。這也是新加坡其他兩家發(fā)電公司普遍采用的燃料成本風險管理措施,是新加坡電力市場化體制的核心內容之一。
劉大偉說:"新加坡的電力市場是開放的,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無論是固定合約還是零售合約,都以市場化的方式確定,即便政府對居民用電有所管制,但也保證了企業(yè)的利潤,并以一定的周期進行價格調整。
事實上,當初華能集團在收購大士能源時,就著重強調了對國內電力體制改革的重要意義。收購大士電廠之后,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發(fā)達市場的電力市場究竟是怎么運作的。
新加坡的經驗至少可以證明如下幾個結論:第一,工業(yè)電價完全能夠市場化,不必擔心企業(yè)承受不了,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yè)可以通過價格傳導機制,化解電價波動造成的影響;第二,居民電價應該保持一定的調價周期,保證發(fā)電企業(yè)的利潤;第三,完善商品期貨市場建設,讓發(fā)電企業(yè)擁有對沖工具,鎖定因原材料漲價帶來的經營風險。
基于上述的分析,重啟"煤電聯動"只是第一步,但遠遠不夠,中國電價改革的方向和終極目標是市場化。在消除分歧、統(tǒng)一認識的前提下,電價改革方案應該包括一攬子計劃,包括電力行業(yè)的去行政化、建立一個區(qū)域性或全國性的電力交易市場、發(fā)電企業(yè)競價上網、推出煤炭期貨等等。
電價、油價都是能源價格改革的重中之重。2008年年底,國務院已經啟動了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國內成品油價與國際油價接軌,并根據國際油價的變動進行調整,迄今已經調價超過10次,盡管也存在一些問題,但市場化的原則卻是對的。反觀電價,長期"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有關部門擔心放開管制會對經濟運行造成壓力,對調價的慎重可見一斑。而從新加坡的電價經驗上看,市場化的電價是多方共贏之舉,這個原則應該給中國重啟電價機制改革帶來啟發(fā)。
- ■ 與【借鑒新加坡經驗和中國電價改革情況分析】相關研究報告
-
- ·2010-2015年中國醫(yī)療廢物行業(yè)研究與投資分析報告
- ·2010-2015年中國電力設備安裝服務市場深度調查與投資發(fā)展研究報告
- ·2010-2015年中國建筑垃圾處理產業(yè)運行態(tài)勢及投資前景咨詢報告
- ·2010-2015年中國鉭行業(yè)投資分析及深度研究咨詢報告
- ·2010-2012年中國電餅鐺行業(yè)市場深度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 ·2010-2015年中國智能電網行業(yè)深度評估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 ·2010-2015年中國太陽能光熱市場深度調查與投資發(fā)展研究報告
- ·2010-2015年中國鑄造金屬還原罐市場深度調查與投資發(fā)展研究報告
- ·2010-2015年中國冶金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市場深度調查與投資發(fā)展研究報告
- ·2010-2015年中國煤炭工業(yè)市場運行態(tài)勢與戰(zhàn)略投資前景咨詢報告
- ■ 市場分析
- ■ 行業(yè)新聞
- ■ 經濟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