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視力色:
中國零售業(yè)如何突破經營瓶頸
-
http://mamogu.com 發(fā)稿日期:2007-7-30
- 【搜索關鍵詞】:研究報告 投資分析 市場調研 中國 零售業(yè)
- 中研網訊:
-
2008-2009年中國手機連鎖行業(yè)研究咨詢報告 目前中國的手機銷售渠道主要存在幾種業(yè)態(tài),分別是:手機專業(yè)連鎖、家電連鎖、移動運營商的營業(yè)廳或2008-2009年中國家電連鎖行業(yè)研究咨詢報告 中國家電傳統(tǒng)零售渠道主要分為百貨商場、專業(yè)連鎖店、大型超市、品牌專營或專賣店以及電器城等業(yè)態(tài)2008-2010年中國冷鏈物流行業(yè)應對金融危機影響及 2008年,美國華爾街危機不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場,而且已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金融危機2008-2010年中國特許經營行業(yè)應對金融危機影響及 2008年,美國華爾街危機不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場,而且已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金融危機
瓶頸分析找出經營“盲點”
對零售商來說,年度銷售額的增長至關重要,因為當前零售商的主要營業(yè)利潤來自廠商的通道費用和返利,一旦銷售額出現下滑,供應商們會很敏感地察覺到,這會引發(fā)零售商的資金鏈危機,所以零售商已經被“逼上梁山”——銷售額必須逐年攀升。
但是靠什么攀升?很多零售商把希望寄托在新開門店上,希望新開門店的新增銷售額能彌補上現有門店銷售額下滑的漏洞,可是新開門店的成本越來越高,用新開門店補漏洞的可能正在被快速稀釋,于是新店開業(yè)雖然帶來了銷售額攀升的表面繁榮,單店銷售額的下滑卻成了大多數中國零售商心頭的痛。
不僅如此,現代零售經營的“三把刷子”也正在快速失靈。從1995年開始,當遇到銷售問題時,零售業(yè)的典型“三把刷子”——采購人員想著進新品、營銷人員忙著搞促銷、門店忙著改貨架,不知曾經幫助多少零售商走出過困境,但是現在,隨著競爭門店的遍地開花和連鎖業(yè)的鄉(xiāng)鎮(zhèn)化,傳統(tǒng)的“三把刷子”正在迅速失效。
原因并不難分析,其一,采購人員缺乏分析顧客需求的能力,不能變“被動采購”為“主動采購”,“千店一面”由此而生。其二,買贈的效果一年不如一年,這些曾經新穎的促銷方式,如今成了“雞肋”,價格戰(zhàn)再次掀起。其三,對門店來說,一旦出現銷售下滑的局面,店長會想到“調整店面”,事實是把貨架倒騰了一遍后,銷售額似乎并無多大改觀,于是,“繼續(xù)撐還是關”成了許多零售企業(yè)老總心頭的一個難解的“結”。
抬頭看路突破經營“盲點”
對很多中國零售業(yè)從業(yè)人員來說,覺得在經營中,不論是單品管理、品類管理,還是供應鏈管理、體驗營銷……似乎能做的都做了,可結果就是不如預期的理想,怎么辦?
面對撞到“天花板”的中國零售商們,很容易走向極端,一是認定做零售只是做細節(jié),于是做出了比磚頭還厚的“執(zhí)行手冊”,可“細節(jié)”常常只是停留在紙上;二是只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耕耘,心態(tài)漸漸排斥外界的聲音。
此外,零售業(yè)是個事務瑣碎的行業(yè),每天晨會的昨日銷售報告會壓得一線人員喘不過氣來,于是大多數零售商及其從業(yè)人員,眼睛只是盯著“地面”——習慣了能夠馬上見效的調整店面和引進新品,而忽視了更重要的“看路”——對消費者的真正關注越來越遠。
具體來講,品類管理關注的核心是一類商品的需求和滿足,把它作為供應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很好的,但它并沒有去關注顧客的整體需求。比如在一個大賣場中,客單價≥80元的購買者與客單價≤20元的購買者,他們所希望的促銷方式、他們所走的路線、他們到店的時間、他們所關心的敏感商品及目的性商品和沖動性商品的組合規(guī)律……可能都不一樣!
例如,某賣場的研究發(fā)現,客單價≥80元的顧客買得最多的商品是酒類和化妝品,客單價≤20元的顧客卻是主食(面/粉)類和食用油?蛦蝺r ≥80元的顧客來店高峰段有3個:10:00、16:00、21:00,而毛利貢獻卻集中在21:00,找出這些客單價高的顧客在各購買時段關注商品的差異,進而調整賣場促銷配置,對整體提升毛利率就會有很大的幫助。品類管理不可能也不會關注這些問題,因為這不是一個品類的問題,而是一個賣場整體的經營問題,這正是購物籃管理所要研究和解決的核心問題。
- ■ 與【中國零售業(yè)如何突破經營瓶頸】相關新聞
- ■ 行業(yè)經濟
- ■ 經濟指標
-